• 当前位置:商会工作>>商会视频

[经济半小时]见证入世十年——纺织篇(二)

文档日期:2011年12月12日 | 作者:信息部 | 文档来源: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

 

  【解说】从1986年开始,经过七年拉锯式的谈判,最终在1994年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了
《纺织品服装协定》。经过中国谈判代表艰苦卓绝的努力,中国的纺织品服装获得了和其他缔约国同样的待遇。按照各成员国达成的协议:从1995年到2004年底,经过十年过渡期,分四个阶段在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取消纺织品、服装的配额限制,实现自由贸易。
  【同期】中国入世谈判代表团第四任团长 龙永图
  后来经过我们中央高层坚决和美国这样一个斗争,最后把它作为我们当时中国入市一个基本条件提出来,就是我们不可能接受在全球的纺织品配额取消以后,继续对中国的纺织品市场实行配额限制,后来美国做了让步,所以这个问题得到了顺利的解决。

  【演播室】入世之初,国内纺织行业整装待发,外贸出口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,像袜子等产品每年都是十几倍的增幅,欧美发达国家将这看作是一场“袜子战役”,开始对中国纺织品采取“特保措施”,纺织业成为贸易摩擦的重灾区,大大小小的企业开始学会在新规则中生存。
  【解说】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,世界市场的大门向中国敞开了,在中国入世元年-----2002年,中国纺织工业总产值、利润、出口额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。虽然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在入世第一年就交出了一份完美的成绩单,但在中国入世之初的几年时间里,纺织品服装的配额并没有完全取消。尹国新是江苏一家民营服装企业的老板,在2000年前后,他的企业在江苏已经小有名气,但工厂主要的业务是为贸易公司做加工,想要自己开拓海外市场,尹国新却感到举步维艰。
  【同期】江苏晨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尹国新
  当时我们做自营出口的话是没有配额的,只能寻找一些不需要配额的品种或者是市场,所以那个时候的路是很窄。
  【解说】就在尹国新为配额限制苦恼的时候,同样位于长三角的一家国有贸易公司----上海丝绸,却业绩一路飘红,是上海市最炙手可热的出口大户。
  【同期】海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伟民
  2001年这一年,我们公司的整个纺织品服装出口达到了历史性的最高的位8亿美元,所以这个数额是在全上海的各类企业当中(排第一),都已经超过了上海当时的宝钢的出口,在全国的纺织服装行业都是数一数二的。
  【解说】同样位于沿海地区,同样从事纺织品服装行业,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天壤之别呢?
【同期】上海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伟民
  不是说你这个产品你有这个销路,你有这个价格的优势,你有这个质量的保证,你就可以出口了,这就像我们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上面去买粮食,你还得有购粮证,还要这个粮票,就是说你这个出口也得有这个配额这张证书,你没这个证你也出不了,那么我们公司在这个全国纺织行业这个企业里面,我们拿到这个配额这个份额是很大的,所以我们这个出口能够这么多。
  【解说】在纺织品服装出口有配额限制的情况下,绝大部分的配额都分配给了产值大、对外贸易能力强的大型国有企业。而国外的采购商想要采购中国纺织品服装,也只能通过拥有出口配额的生产企业和贸易公司。这让众多像尹国新一样的民营企业主,既羡慕又不服气。按照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缔结的《纺织品服装协定》,从1995年起,纺织品服装的配额会分四个阶段逐步取消,到2004年底彻底取消,伴随着配额一点点的取消,我国的民营企业开始磨拳搽掌,积极扩大产能:据统计,2003年全国新增5000家纺织企业;仅在2004年第一季度,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了100亿元,增长幅度达到了144%。
  【同期】江苏晨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尹国新
  那个时候中国真个一个生产的爆发,生产能力的一个爆发。
  【解说】2005年1月1日开始,全球纺织品服装迎来了“无配额”时代。“统治”了世界纺织服装贸易长达40年之久的配额制宣告结束。这对中国大大小小的纺织企业而言究竟是机遇还是挑战呢?
  【同期】江苏晨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尹国新
  大家纯粹进入市场的一个竞争,这样的话,客人开始改变,以前很多的品牌商、零售商,开始直接照我们这些比较有综合实力的工厂,直接来下订单,直接来做业务,不通过贸易公司了。 
  (转场)
  【同期】海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伟民
  但是对我们公司来说它是一种等于是一种保护垄断的地位,被彻底的打破了。
 
相关文章